有道是“学拳容易改拳难”,与其学错了再改,不如一上手就学对的。练太极,尤其是在初期,要把自己的非太极动作改掉,改就是提高。
低级错误大都一眼看得出来,比如耸肩、挺胸、凸臀、翻肘、低头、前俯后仰、左倾右斜、勾腕、突膝、尖裆、僵硬、松懈等等。倘若把低级错误留下来了,那就永远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地基没打好,房子就盖不好。有的人,甚至名师,练了几十年,从者如云,竟然撅着屁股哈着腰走架。拳谚有云“撅屁股猫腰,师傅不高”,看在眼里,心里不好受,只有摇头叹气的份儿。
把毛病改掉了,就该往细了练,往里头练了。要想上手就学对的,要想改错的,建议您按实用拳法的一条规矩练。
这条规矩就是“五点外争”。这“五点”是:头顶、两手(最外端)、两脚(着地处)。“外争”就是:有向外顶之意。“五点外争”就是无论走架推手,头要往上有顶劲,手有往外延伸的趋势,脚有往地底下插下去的趋势。
有的人一听要外争,就使劲,结果手指疼痛浑身都僵硬,还是应该记住手本身是不使劲的,劲是从后脚上来的。手尖虽然不动,但有向前延伸的趋势。这一点要认真琢磨,把握好。学过微积分的朋友很容易理解,一个点,看上去是静止不动的,其实可以是有方向和速度的。
绝大多数太极人走架的时候,常是肘在外头,手却在里头。有人会辩解说:“做单鞭的时候,先用肩靠,再用肘打,不行了,再用掌打。”这话只有动作错误而且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人能够拍脑袋想出来。推手较技,往往是过程中发人,所以动作的全过程应该时时正确,什么时候也不许肘走到手的外头。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规矩是出掌的时候,从一开始就由中指尖在前领着。如果先走肩,再走肘,再走手,就意味着是抡胳膊,再说对手也不是吃干饭的,你一下不行,还想打第二下,两下不行,还有机会使第三下么?而且那还是太极拳么?
洪公均生有言:“该出来的都出来,该进去的进去。”肘是该在里头的,什么时候也不能出来;手是应该在外头的,什么时候也不能回到里头来。
以我个人的浅见,“五点外争”是规律性的说法,也不是没有例外,不能机械地套用。比如右手在前实了,右脚在前就要虚,别往地下插了,甚至能抬脚离地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