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ersations with Grandmaster Hong Junsheng on Taiji

by Kelvin Ho on 2011/01/03

Excellent Article. It serves as a good reminder. Please be patient. It is being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太极拳名家洪均生先生是太极宗师陈发科的入门弟子,一生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其功底深厚、松园缠 绵、缜密雄浑,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我成为师爷的再传弟于,实为三生有幸。在师爷生前,我们经常在恩师韩保礼的带领下前去听师爷讲拳述理,受益非浅。师爷讲拳很尊重客观事物,比较唯物,也正因为如此,他把所著之书名定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他在传授中,非常注重深入浅出,所举之例皆是生活中身边的事例, 通俗易懂,合理恰当。他很注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每次讲都会根据你学的程度不同而讲不同的内容。

一开始,我由于看了一些太极拳的书而问到内气的问题,他说:“什么意、气,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刚开始就该按规矩学架子,打基础,练好基本功,也像盖房于一样,要想房子牢固必须先挖好地槽,打好基 础,只要你把基本功练好了,把架子学正确,顺其自然的配合呼吸,慢慢的就会有体松气顺的感觉。”

谈到体松的问题时,他说:都讲松柔,但要正确理解这个松,因为松不等于软,也不等于散,刚又不等于硬也不等于紧。一开始由于生活劳动等因素,人都会有拙力,太极拳就是要改掉用拙力的习惯,改的过程也是松的过程,但要处理好,因为往往是不用力顶了,但又会出现丢的现象,也就是说你必然坚持“人刚我柔,沾连粘随”的原则。别人有力你要顺别人的力走,但不是无原则的走,是按你的意愿走,这样才能出现人背我顺的情况,必须保持掤劲不丢,但又不能出现实劲,因为出现实劲就是着力点,高手就会用你这个着力点为支点来发放。所以,你们要在拳架中找体会,在相互摸索中找感觉。

谈到立身中正随遇平衡时,师爷说:“太极拳缠法也”,这是陈鑫所讲,但怎样缠就需要认真 研究,有很多太极拳的书中,也跟着提到缠法,也提出里缠外缠、左缠右缠、顺缠逆缠等。但人体是立体的,有左右手、左右腿,讲不清楚使人理解起来容易迷惑。 假如用公转和自转解释就容易理解了,在行拳中四肢的收放所走的弧线是公转,而身躯四肢的转动为自转,当然要按要令走螺旋,收要走螺旋;放也要走螺旋;开要 走螺旋;合也要走螺旋;升要走螺旋;降也要走螺旋。那么你看到那种螺旋会摇摆着转?所以必须中正,这就是要立身中正的道理。随遇平衡在太极拳中就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打太极拳就是要努力保持自身的平衡,在保持自己平衡的基础上想办法破坏别人的平衡。这是个原则,这个平衡不单指拳架中的平衡,而且要在行拳中做到无人若有人,对方给你身上加劲你在受力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平衡,并且要将力再通过转换还给对方,也就是要像用秤称重一样,秤盘里的物品重秤砣就的向外, 反则就向里,所以这个劲要在相互摸索当中寻找,如果你会找了,就不难理解拳论中“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右虚”的理论了。当然,这仅仅是讲自身平衡,太极拳使用起来,还有对方力大反而往里拨砣使之落空,对方力小反而往外拨砣将对方打飞的等等方法。

谈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时,师爷说:太极拳说着容易练着难,因为他是一个“后法先至”的运动。所谓“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要想你走在别人前面就必须在思想上做到应付一切可能来力的准备,只有在练到身轻体松,身体的各个关节都能运转灵活,应付自如时,才能清楚的感觉到(听到)别人的动向,而后走在别人前面,所以要在练拳时要无人若有人,按规矩练。因为刚开始你不是走的不够就是走过了,不是走早了就是走晚了,无过不及就是说要做到“恰到好处”,时间上要“恰到好处”,尺寸上也要“恰到好处”。随屈就伸是要随别人的劲走,这个随是十分重要的,要想随就必须能够做到沾连,怎样沾连呢?要知道和别人的劲保持不顶不丢的原则,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随,要注意这里讲的随并不是无原则被动的跟别人走,而是主动的在随的过程中寻找人背我顺的时机,在我得势时将对方发放出去,所以拳论讲:“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 之粘。……”。

谈到快慢的问题时师爷说:快慢是个相对的问题,拳论讲“手慢让手快,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所为 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这就需要理解,什么是快,什么是慢,怎样为快,怎样为慢的问题。快是灵活的表现,高度的灵活就是技巧,如果在正常 情况下,慢永远胜不了快,那些慢能胜快,讲的都没有根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太极拳的慢怎样理解呢?是讲在炼拳时均匀行拳走架,不能或快或慢,在均匀走 架时体会力轻松的那种“撑”劲,就比如钓鱼者钓到鱼后那种“撑”劲,因为你用劲猛拉鱼线会断,而丢开劲鱼会松钓跑掉,找到了这种“撑”劲,你就会与对方沾 粘连随不顶不丢,那么连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对方快你也快,对方慢你也慢?所以拳论讲:“急来急应,缓来缓来随”,就是这个道理。

谈到用意不用力时师爷讲:力是自然之能,力大当然是好事,但要看怎样用,什么时候用,用多少是个技巧问题,意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思想,有些人把它说的神乎其神,其实每个人都会用意,只不过是没有注意的问题,练拳时你不想拳理,摸劲时你不想对方的劲路,你必败无疑。如果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手到身到步子到,(步到身 到手到)集中思想细心体会,按规矩灵活动转,在转化时该加的加,该减的减,在发放时将全身的力发在一个点上把大地的返弹力通过你的身体传到对方身上再加用 力的时机和技巧就一定会发人如“薅草”一样,对方的力再大在你身上没有着力点有什么用?所以不是不用力而是不用拙力,用巧力。

谈到双重的问题时, 师爷语重心长的讲:“双重”是个较为有争议的问题,你们也来一起研究。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讲“双重则滞”,这种“滞”是不知道运化而产生的一种毛病,要想 运化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双重”,许多太极拳的书刊对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视,但其说法不一。有的说马步重心在中间为双重;有的说双方用力顶抗为双重;更有人 说“双重是病手,双沉为功手”,便提出:“双轻、双浮、单轻、半沉、半浮”等说法。因此有主张将重心全部移于某腿。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从实际出发,没 有从实践去找理论根据。我们不能厚古薄今,遇到旧文视为珍宝,应该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遵以师礼,择其善而从之,弃不善而改之,才是学习的科学态度。我在 双重懂劲的问题也走进弯路,是后来通过老师讲解及与人试验后才领悟到“双重是指手足配合不许上下全实”,以第一金刚捣碓为例,在左肘下塌外碾时左手为实而 左进步为虚;拦擦衣第三动的收手出脚也是如此,这就证明在手足配合时必须一虚一实,否则不要说进退困难,就连转换,在有负荷时你也会困难,手与足的配合不 许双重,手与手的配合也不许双重,足与足的配合也不许双重,肢节处处有虚实配合变化,也不能双重。我们认识双重的问题从手与足上下配合来研究仍离不开上下 相随的原则,眼法和尾骨的方向正确与否更为关键,如果从力学关系上讲,又是重心的能否随遇平衡来决定胜负的。所以要正确认识双重问题,应认真从实际中体会 领悟拳理、拳法,方可领悟拳论所讲“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之意。

听师爷讲拳,如同让人听评书、听故事那样引人入胜,经常是不知不觉中时间已 过饭时,总有欲罢不能之感,每听一次回来后,恩师再给我们作示范,就会明白一些,可惜的本人资质皆笨,未能深刻领会,不得要旨。难怪日本友人称师爷为“太 极巨星”,他功底深厚,理法缜密,在他那里就像有取之不尽用不竭的太极宝库。一九九六年他老人家以九十岁高龄仙逝,对太极界乃至国际上都是一个重大的损 失,我们作为他老人家的再传弟子,只有认真研究勤学苦练,才能继承其传承的思想与文化都是以道教思想为基础的。因此深刻研究太极拳的文化就必须以道家的阴 阳理论为基础。

我们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练太极拳主要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你在追求太极拳的什么知识,就不能不从你对太极拳的思想认识上来。有 的以追求健身锻炼为目的,有的追求防身技击为目的,更有以追求美的动感运动为目的。这本无可厚非,但应该说,这都是在术的层次上进行。这些“术”又都在具 体表现着其阴阳协调的关系,矛盾转换的道理,以柔克刚的手法,四两拔千斤的巧妙等太极拳的道家思想理论。我们研究太极拳要从它术的表现形式中感悟其中的思 想和文化。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熟练的掌握其术的知识,更要进一步的研究其思想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哲理。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你会有以下几种收获。

  1. 开扩你的胸怀。太极拳松圆柔活的表现形式,行云流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深刻内涵,会使你有进入大自然的感觉,通过锻炼你就会有豪迈的气概,也自然就开扩了你的胸怀。
  2. 稳定你的心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祝贺,经常讲:祝你天天有个好心情,其实好心情是从良好的心态中来的。太极拳凝神静气,沉着冷静的心态,均匀平舒的动 作,沉稳浑雄的形式,超逸缠绵、轻灵自然的行拳,阴阳协调不顶不失,无过不及的理论,都在表示不管你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毛泽东著名的《矛盾 论》、相对论和一分为二的思想观点也正是阴阳理论的经典表现,事实上你只要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心态,不管身处何境.面临什么问题,你都会深入细致的了解事物 的发展,分析事物的原因,因势利导,做出正确的决定。
  3. 提高自身的修养。著名太极一代宗师“洪均生”先生曾讲:“太极拳是聪明拳,是文化拳。” 它的拳理拳论非常深奥,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无数事实证明太极拳的功夫的高低其实是你人品修养知识面等的具体表现,也是你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的具体表现。练好 太极拳需要你了解哲学、文学、医学、力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种认知的过程也就是你提高修养的过程。
  4. 提高你的能力。太极拳刚柔相济、不顶不会、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道理,首先在你的思想上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又在你的行动上指出了原则性的指导,仿佛在指引你以弱胜强、以小胜大,只要你认真领会其中的科学道理,就一定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到他的魅力。
  5. 将健身锻炼与防身技击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一般的运动锻炼虽然都有健身的功效,但它不如太极拳运动这样内容充实,因为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场地、器材等限制。它是一种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锻炼,不但能使你心身愉快,而且也能解决和满足你防身自卫的需要。

综 上所述一位太极拳爱好者通过各种锻炼和学习,你有了博大的胸怀、稳定的心态、良好的修养、卓越的能力、强健的身体、睿知的头脑是你一辈子受用不完的宝贝, 当然这需要你刻苦认真的锻炼,更需要明师的言传身教。总之,我们通过不断学习理解进一步的深刻研究,认真领会太极拳的道家思想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 用它来处理事物指导人生,就会受益无穷。

张生健   2003年9月 source: http://www.hstj.cn/web/article_view.asp?id=21

About Kelvin Ho

Kelvin Ho, Master Chen Zhonghua's 97th disciple, is the instructor for Practical Method Toronto. He has been teaching and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Method system in Toronto, Markham, Richmond Hill, Canada since 2011. He has received numerous medals in various Taiji competitions. He is also a vice-president of MartialArts Association Canada. Like his teacher, he feels an obligation to pass this great art onto others. Contact: kelvin.ho@practicalmethod.ca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 on the content only. For admin issues, please click the "contact" button on the top left.

Previous post:

Next post: